全場景適配!鞋材織帶/鞋面/鞋墊全維度防虹吸環保技術方案
虹吸現象及織物防虹吸需求
虹吸現像是一種利用液位差的力量將水從較低位置吸向較高位置的物理效應。織物中的虹吸現象類似於毛細管效應:當織物與水接觸時,水會透過織物結構擴散到織物較高位置。
隨著消費者生活水準的提高,對織物進行防水防虹吸整理的需求越來越普遍,例如織帶、繩索、鞋面、紗線等產品都要求具有防虹吸性能。
一、防虹吸原理
它主要是透過改變材料的表面能來實現的,經過處理後,織物表面會形成一層荷葉狀的疏水層,使水分難以透過纖維縫隙擴散到更高處。
二、織物的防虹吸整理
織物的防虹吸性能通常是透過防水劑整理來實現的,因此選擇合適的防水劑至關重要。
蘇州萊曼採用高階無氟防水劑WSP-02D對鞋材進行處理,防虹吸效果優異。防水處理後,布料靜置12小時,2小時內防虹吸效果無明顯上升。一般客戶要求防虹吸上升小於10mm為合格。 WSP-02D可用於各類布料的防虹吸整理,其效果優於市面上其他防虹吸防水產品。
防虹吸:分為靜態和動態類型
防虹吸性能主要分為兩大類:靜態防虹吸和動態防虹吸。靜態防虹吸採用靜態懸浮法,透過觀察浸入織物的液體是否上升並測量上升高度來評估其合格性。以下是將靜態防虹吸測試應用於鞋材的案例。
三、實際案例
布料:鞋材布料
配方:無氟防水劑WSP-02D(5%)
製程:一次浸塗和一次浸塗;在 150°C 下固化 4 分鐘
測試結果
| 產品名稱 | 2H 爬升高度/毫米 | 筆記 |
| 無氟防水劑WSP-02D | 0 | 鞋材經過防水處理後,放置12小時後進行虹吸測試 |
WSP-02D具體實驗數據報告:
我們利用上述實驗步驟,對更多材料(PU、織帶等)進行了一系列防虹吸測試。透過改變WSP-02D,如下表所示,防水劑摻量≤10%,防虹吸效果可滿足要求(爬高高度<10mm)。
產品功能特點
優異的防水性能:經過拒水處理後,織物的表面張力發生變化,織物由親水變為疏水,水滴在其上就像水滴落在荷葉上一樣,滾動但不潤濕。
優異的防虹吸效果:基於改性聚氨酯乳液的織物具有“優異的抗虹吸效果”,其本質是通過“物理阻斷毛細通道+化學減弱虹吸力+結構保障膜的耐久性”來徹底阻斷“隱性滲水”——它不僅是“表面拒水”的補充,更是織物由“表面拒水”升級為“實用安全”的關鍵技術。
無氟環保:採用水作為分散介質,VOC含量通常低於30g/L(遠低於溶劑型防水劑的300-500g/L),且不含甲醛、重金屬、APEO(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等禁用物質,符合歐盟OEKO-TEX® Standard 100(嬰幼兒級紡織品標準)及國內設備GB 18401(幼兒織物可用於護身的設施。
協同防水透氣:與傳統的「不透水防水膜」(如PVC塗層)不同,改質聚氨酯乳液形成的膜為「多孔網絡結構」-微孔尺寸(0.1-1μm)可阻擋水滴(直徑約10-100μm),但允許水蒸氣分子(直徑約0.0004μm)自由通過。根據GB/T 11048(織物透濕性試驗)檢測,透濕量可達5000-10000g/(m²·24h),滿足人體皮膚的呼吸需求,避免穿著時“出汗”,是戶外服裝及運動面料的核心優勢。
摩擦與環境阻力:聚氨酯本身俱有較高的彈性(斷裂伸長率為200%-500%),並且可以隨著織物纖維的變形而伸展,避免因摩擦而造成的膜破損。
製程簡單、相容性強:洗液黏度可調(50~500mPa·s),可透過浸軋、噴塗、塗層等常規紡織整理工藝進行應用,無需特殊設備;且與織物的前處理(如退漿、漂白)和後處理(如柔軟劑、防皺劑)工藝兼容性好,無工藝衝突,適合大規模工業化生產。
